好人好事文章分享-「惜食游擊隊」
中秋節的一通電話
「燕萍,有間酒店話有3000個月餅賣唔曬,稍後通通要清走,若我哋想收集既話,依家就要去九龍攞,但係3000個月餅呢!我們點辦呢?」
燕萍: 「無問題,我叫多幾個義工,我哋拉多幾架手拉車去,最多叫車嚟!」轉過頭,燕萍拉起手推車,便立即趕往九龍。對燕萍來說,食物是不應該浪費的,更何況仍有很多人三餐不得溫飽。所以,一想到能收集到食物,她二話不說就「衝」過去。
翌年端午節再接到一通電話
「燕萍燕萍,某店剛說大概有30隻糭於今晚8點過後就會通通清走,但要晚上8點多去到尖沙咀那邊收集。這麼晚,很難召集到義工呢!怎麼辦?」
燕萍: 「可以嘅,我叫先生一齊幫手,我哋推車去,一定無問題。最多夜晚辛苦少少,聽日一班公公、婆婆就可以有糭食! 食得唔好浪費呀!」天色已晚,燕萍這次邀請先生幫忙,然後又一支箭趕到尖沙咀了。
「就像游擊隊一樣,哪裡有食物收集,哪裡都去! 時刻著緊他人的溫飽。」
年屆70歲的燕萍,是一位越南華僑,曾經歷過戰爭,嘗過三餐不得溫飽的滋味,對飢餓的感受甚深,所以對食物特別珍而重之。趁著自己尚有能力時,她希望可以出一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除了偶然充當「游撃隊」,每逢星期五晚上,燕萍恆常與義工朋友一起到指定麵包店收集其剩餘之麵包,合力將一袋二袋麵包搬到一位義工的家中,再細心檢查麵包的品質,確定無問題才派發出去。翌日一大清早,燕萍便到樂華村逐家逐戶將收集到的麵包送給有需要的長者。畢竟這義務工作需要一定體力,隨著年月漸增,「老鼠仔」也稍稍漸出現於燕萍的手臂上。同時,這有血有汗的辛勞也為燕萍換來了滿滿的喜樂,亦倍添動力。
「麵包丟在堆填區,只會變成一般的垃圾;
如將麵包轉贈予有需要的人,麵包便會變成令人飽足的糧食。」
驀然回首,燕萍丈夫也曾不同意她協助收集麵包這項義務工作,並表示「吃自己家的飯,替別人家打工,整天勞心費力,有這麼笨的嗎?」唯燕萍循循善誘地向先生解釋,社會上仍有很多長者未能三餐果腹,而眼見「剩食」白白浪費,有感可惜。為了說服先生,燕萍更自行做資料搜集,發現全世界浪費的食物為地球增加33億噸的溫室氣體,對地球造成了嚴重污染。就這樣,燕萍透過身體力行和熱誠感動了丈夫,令其也加入成為了「游擊隊」一員並定期一同收集麵包。從此「單人游擊」變成了「夫妻游擊」,多了一人享受喜悅,亦使彼此間更了解、關係更緊密。燕萍表示很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年輕人加入義工行列,讓這份使命得以傳承下去。
「或許義工的使命,就像燭光那樣,燃亮自己,繼而燃亮他人。」
後記
在〈惜食游擊隊〉中,體會到燕萍對惜食的堅持、付出及對人的愛,身體力行為社會減少剩食,同時為環保及社會有需要的長者出一分力。回顧香港五十年代戰後時期,人們沒有足夠的水及食物,生活苦不堪言,深明食物及物資得來不易。經歷過此情此境的人們,自不然對「惜」食有一番領會。
反觀現時,社會富裕了,卻到處出現剩食及浪費食物,人均廚餘棄置量甚高的情況。從故事中得知社會另一邊廂,仍有一小撮人三餐未能得到溫飽。而充滿使命感的燕萍身體力行推動義工服務正正帶來反思:我們可藉著自身的能力將沒有價值的「剩」食轉化為有價值的物資,為他人帶來溫飽,同時亦能讓大眾了解「惜」食的重要性。
再者,只要我們願意發揮小創意,又可讓「剩」食重生,以煥然一新的方式重新呈現眼前,做一個「惜」飲「惜」食的地球人。
楊樹章長者鄰舍中心會員 陳燕萍女士